首页 > 文明创建> 正文

健身:运动风潮下的文化新图景

2021-12-10 来源:

  健身房,曾经被认为只有年轻人才去的地方,现在几乎覆盖了各个年龄段。 在这里你能见到想练肌肉的大学生、想保持身材的年轻女士,想甩掉“三高”的中年群体,还有想延年益寿的退休人员。健身房里究竟有什么魔力? 究竟又是什么让大家改变了观念?

  在运动风潮的席卷下,健身,以各种形式、各种场地、各种群体,几乎无孔不入地“冲”进了我们的生活。这背后究竟有何文化价值?关于健身运动,我们还有多少有待提高的空间?

  本期,我们一起去健身房、健身广场走一走,看看乐此不疲的“他们”究竟为何而来?

  本报记者 王宸胤

    很多人走进健身房都是从立志减肥开始的,但是一个胖子曾经困惑地问我:“健身房里为什么没有胖子?”

    健康比身材更值得努力

    走在街头,和吃有关的大小门店几乎能占据半壁江山以上。小档口里的炸鸡、奶茶、串串香,铺面里的蛋糕、咖啡、汉堡包,饭店里的烧烤、火锅、冷热菜,再加上外卖服务的便捷,美食正在以空前的力度铺天盖地而来。和美味一起来的,还有体重秤上蹭蹭猛长的数字。

  很多人走进健身房都是从立志减肥开始的。晓月,在读硕士研究生。高中时,她的体重达到197斤,她自卑到等所有同学都称过体重后再偷偷地上秤。上大学后,她靠节食和减肥药瘦到130斤,还谈了恋爱,但是,体重的反弹好像和失恋的痛苦一同到来,很快她就陷入了不断减肥、不停反弹的恶性循环中。读研后,又一次失恋的她开始走进健身房。

  “我记忆中,当时那个姑娘每天在这里至少待两小时,疯狂地跑!我在这家健身房7年了,只见过两个人把跑步机跑归零了,一个是位40多岁的老大哥,另一个就是这姑娘。”亲历晓月改变的健身房教练说。

  在很长的一些年里,健身是和减肥划等号的,但是近几年,这个观念却在悄悄改变,多半的导火索来自———体检。每到体检时,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:“我都这么多不合格啦?眼瞅着要 ‘三高’,不行,我得运动运动!”于是每次体检后就会刮起一阵“健身风”,这股风来得快,去得也快,但是总有人会坚持下来,一直等到下次体检时去收获那些“被碾压”的人羡慕的眼光。

  康晓宁,40岁,因为从来不运动,加上工作应酬多,活脱脱从“青春小鲜肉”活成“中年油腻男”。五年前,单位组织体检,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上出现因为胖导致的各种不合格指标,但是这并没有引起他的警惕。此后,每一年体检,用红色标注的不合格的指标越来越多。眼看着自己的体检报告“祖国山河一片红”,听着今年年初医生的警告———“你的血糖已经到了临界值,再发展一步就是糖尿病。”康晓宁终于痛下决心———每天早起半小时,沿着清水河边跑步。

  他说:“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不想动啊,无数次想放弃,可是每当想到上有老、下有小,我总不能让他们来伺候我吧,一下子就有动力了。说来也奇怪,跑着跑着,好像习惯了,一天不跑还浑身难受。 真的有效果,大半年下来,瘦了20斤,好几个指标都下来了。”

  他的话让记者想起了曾经采访过的很多热衷踢毽子、跳广场舞等健身活动的大爷大妈们,他们将健身当成任务,风雨无阻,很多人一坚持就是十几年,支撑他们坚持下来的最重要的动力就是健康———“身体好一点,自己生活有质量,少给子女添麻烦。”

  我们将视野放得更广就会发现:现在的健身群体早就不仅限于减肥,健康是所有人都向往的,它比身材更值得努力。

    自律的文化价值更生动

    如果说对健康的追求是健身的原初动力,那么,坚持,就是自律的生动体现。

  走进每一家健身房,你都会看到这样的海报、标语———“谁都可以对你说谎,唯有汗水不会”“为了更好的自己,请再坚持一下”等等,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一种理念———自律的人生才是走向成功的人生。这种理念的生成、崛起与当下的职场文化成正比。

  小胡,大学毕业时身高170厘米、体重190斤,自认为“男的,胖点就胖点”,没想到求职时屡屡碰壁。他对记者说:“我从他们看我的眼神中看到了嫌弃,一个比较胖的年轻男孩子会首先让人觉得:年轻轻的,怎么如此没追求,才20出头就把自己吃成了个胖子,懒、失败等词自然而然地跟这个人联系在一起,胖好像就是不自律的标签。”

  瑞诺健身房的位置正好在河北北方学院和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之间,大学生是这家健身房的主力会员。驻店教练灰灰告诉记者:“别小看这些大学生,他们中很多人不但坚持练,还练得很科学。他们会下载视频、上抖音,跟着教练练习每一个器械和身体部位。他们甚至自我监督或互相监督,练完一组马上看一下镜子或互相看看,有没有练好看一点。有时也会请我们作指导。”

  翻翻手机朋友圈,你会发现经常有人在圈里晒图分享运动成果、户外跑路线等,这样的人多半会收获一片点赞。自律,正在崛起成新的文化。健身房和各种健身软件,就是这种文化的生动空间。女性会员在健身房里的有氧区、操房挥汗如雨,男性会员在健身房里力量区嘶叫、呐喊地“举铁”。对身材的理想迫使他们做出符合社会期待的健身选择。自律甚至在慢慢变成一种内在要求,在健身这个文化空间或者受到这个空间影响的人,用一种道德绑架似的要求把它变成内在驱动。

  40多岁的王女士告诉记者:“我坚持运动二十多年,运动更像是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切口。它就像一个锚,把生活固定住。当你觉得生活快要脱轨了,肥胖问题影响健康,精力下降,有健康的焦虑;但当你运动后身体变好,精力旺盛了,感觉轻松了,你会选择坚持下去,不会像刚开始那么急迫或者有很多想象,会变得更加务实,根据你自己的生活安排运动。”

  正如那句流行的话———“你能够明确拥有、改造的就是你的身体。”

    产业的推动力量有潜力

    2006年,以全民健身为“领头羊”的大大小小健身房,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市的主城区落地发芽。现在,申鑫、菲灵、瑞诺、羽从等数十家健身房遍布在街区内,一些新建的小区纷纷以配套设施有健身房而作为卖点。容辰、悦澜湾、紫枫郡、上东红郡等多家小区配套的健身房里还有游泳馆。相应的,小区里露天的免费健身区域的大小、器材多少也成了想要改善居住条件的人重要的考虑标准。

  樊国庆是一位健身教练,从业二十多年来,他带过的私教会员数不胜数,仅职业教练他就带过近百人,算得上行里的“资深人士”。他告诉记者:“十五年前,大城市已经很流行请私人教练了,但是在张家口还不行,没有那个意识,也没有那个收入。大概从2014年开始变了,很多私教工作室成立,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请私教。现在,仅我一个人就同时带着7个私教会员,约课都需要提前一天呢。健身房里为什么没有胖子?因为能坚持下来的都不会胖。”

  离开健身房,寒风扑面。随着冬奥会的临近,运动的风潮、健康管理的意识已经在广大市民中越发普及,成为新的“体育文化图景”,相信未来,更多的人不会止步于冰雪运动,而是将运动、健身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或一种习惯。


责任编辑:editor
更多>>文明要闻
更多>>文明创建
图片新闻
更多>>公民道德
更多>>未成年人
更多>>志愿服务
下花园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
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-2011753
冀ICP备11022470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