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好人365> 正文

【讲好中国故事】下花园区磁炮窑村:千年“兵工厂”

2025-01-14 来源:下花园文明网

张家口北部多山,南部多河谷。洋河和桑干河奔流向东,千万年的冲刷、堆积,形成了南、北两大谷地。这里土地肥沃,是进出北京城的要道,也成就了萧太后、下花园的千古故事。

1.jpg

一千多年前,萧太后在今天北京西部的山谷间兴建了上、中、下三个花园,作为自己的离宫别苑。萧太后名萧绰,小名燕燕,她是辽景宗耶律贤的老婆,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亲妈。公元982年,耶律贤去世,30岁的萧绰开始守寡,这年,她10岁的儿子耶律隆绪登基。子幼母壮,年轻的萧绰稳住局势,开始摄政生涯。辽国的精锐是重装骑兵,数日奔袭就可南下,随时机动支援。可以说,下花园处在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。表面来看,萧太后在这儿驻跸玩赏,实际是把这里当做指挥中枢。从这个角度理解,下花园就近似于辽国在南部战区设立的司令部。下花园作为千年前兵家要塞之地,必然少不了武器的存在。

2.jpg

根据《宋史》中的记录,1000多年前的北宋军队已经开始装备火药武器,宋真宗赵恒咸平三年(1000年)“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、火球、火蒺藜”,其中的“火蒺藜”也叫磁炮。而在下花园区有一个千年古村,叫做磁炮窑村,这里就是当年的磁炮烧制、生产基地,堪称是一座重要的“兵工厂”。

磁炮窑村曾发现过大量辽朝武器。辽朝是擅长骑射的契丹人建立的王朝。但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不同,辽朝已经有高度发达的文明,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,掌握了先进的武器技术,“磁炮”就是当年的火药武器。这种“磁炮”也叫火蒺藜或陶弹,是近似于后世手雷的一种武器。 出土的磁炮为扁球形,平底小口,长度为10-15厘米。磁炮外施黑釉,内装黑火药和碎铁块,点燃引信后会发生爆炸。为了增强杀伤力,“磁炮”的表面还有尖棱。这种武器是利用火药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将小瓷瓶炸碎,飞出去的破片和铁块在敌群中产生杀伤力。

在当年的作战中,“磁炮”主要是用来击破敌人铠甲和阻止骑兵队伍。在近战中,以抛石机投掷或步兵手掷的方式给敌人来一波“磁炮”打击,那火药爆炸产生的巨大声响和烟火,依然会对敌人产生巨大的心理震慑。骑兵的马匹可能会受惊,骑兵战阵会受到影响。破片产生的人体伤口感染,在当年足以致命。不过,“磁炮”本身也有笨重不易携带、点燃所需时间太长的缺点。而且,抛石机的投掷距离有限,手抛的距离则更近,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,这种“先进”武器只能算是“点缀”,不适合大规模地推广、使用。但是,在以冷兵器作战为主的中古时期,人们已经开始了对热武器的探索和试用,“磁炮”的出现和使用也算是技术进步的体现。在当年的磁炮窑一带,曾有过几十座烧制“磁炮”的磁窑遗址。遥想公元十世纪,磁窑窑口火光冲天,汗流浃背的技工和监督生产的契丹官员侃侃而谈,数以千百计的“磁炮”被运输到前线。

这样一座小村子早在1000多年前已经迎来了自己的“辉煌期”。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磁炮窑村的百姓在进行新房改造时,也会时常挖出辽朝出产的“磁炮”。年代久远,原来的黑火药和引信早已失灵,这些火药武器记录着宋、辽对峙时期的战争史。

3.png

磁炮窑村出土的辽朝“磁炮”

磁炮窑曾是辽朝重要兵工厂。今天的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曾是中原王朝的辖区,但是在五代后晋时期,“儿皇帝”石敬瑭为博得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支持,主动将今天河北、山西北部的幽云十六州割让。此后一百多年时间,收复北方失地成了后周和北宋皇帝心心念念的梦想。北宋王朝在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期间最终剿灭十国割据政权。此时的北宋皇帝腾出手来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。但是,赵光义遇到的对手远非原来的游牧民族可比。契丹人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管理制度,而且他们有萧太后这样的铁腕政治家。军事技术上不落下风且更擅长流动作战的契丹人,他们的战斗力在宋军之上。几次大规模的北伐接连失利,最惨的一次,赵光义大腿中箭,他不得不趴在驴车上狂奔,跑到涿州后才转危为安。事后,郁闷的赵光义再不提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。嚣张的契丹骑兵时不时地南下剽掠,让河北的军民头疼不已。宋辽拉锯时期,两国之间战火不断。

即便是在公元1005年澶渊之盟签订之后,两国也只是维系了表面的和平,但私下里却是暗流涌动。两国互派间谍深入敌境进行渗透、侦查。在今天的保定和廊坊一带,北宋王朝建立了不少的地道,用于物资储存。在公元十世纪,辽国也在今天的张家口、山西北部修建了大批的军事要塞和“兵工厂”。

而磁炮窑一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。一方面,这里靠近洋河,有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水源。另外一方面,这里靠近大道,生产的“磁炮”可以及时运输到前线。而且,从今天的地形图上看,磁炮窑地处山区,位置隐蔽,不易被人发现。再加上这一带出产烧制瓷器的高岭土,辽王朝自然就将生产磁炮的“兵工厂”设在了今天的磁炮窑村一带。今天的保定、廊坊一带是宋、辽拉锯作战的主战场,而今天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的磁炮窑就是当年辽朝重要的“兵工厂”。

4.png

磁炮窑在新时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。因为曾有烧制“磁炮”的窑口的缘故,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的这个村子就得名为了磁炮窑村。虽说历史悠久,但是村中人口还不足二百人,是不折不扣的山区小村。公元1985年,本地村民在建房时挖出了近百个“磁炮”,还出土了瓷瓶、六耳锅在内的大批文物。经过鉴定,这些大都是辽朝文物。这批文物的出现,对于研究张家口地区陶瓷发展史和宋、辽战争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,磁炮窑村的百姓们重新开始发展陶瓷产业。在宣化二瓷厂技术人员的指导下,本地村民利用高岭土资源烧制瓷管,极大地带动了本地就业和经济发展。

如今的磁炮窑村,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别墅式村庄。2009年,磁炮窑村开始兴建新民居,到2012年,全村村民住进了这花园般的二层小楼。26栋小洋楼,不仅让村民告别了曾经道路崎岖,房屋破烂的生活,而且也成了磁炮窑村的一道乡村景观。一排排鲜亮的红瓦房,一条条宽阔的水泥道,一户户结构匀称的单元房,格外耀眼。这让村里人觉得特别自豪。

5.png

责任编辑:editor
更多>>文明要闻
更多>>文明创建
图片新闻
更多>>公民道德
更多>>未成年人
更多>>志愿服务
下花园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
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-2011753
冀ICP备11022470号-2